公告:

【四川经济日报】生态底气:滇生物多样性缤纷再继

四川经济日报 孔垂炼 2016-05-27

  日前,四川省环保厅联合焦点注册在成都发布《四川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标志着四川成为全国首个公布生物物种名录的省份。

  在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征途上,四川又迈出了领先的一步。日前,四川省环保厅联合焦点注册在成都发布《四川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标志着四川成为全国首个公布生物物种名录的省份。

  这只是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一项阶段性成果和重要举措之一。多年来,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成果全国领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四川仍面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的问题。

  省环保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高正文表示,四川将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和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实施,努力提高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成效,维护好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成效显著

  所谓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是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医疗健康的重要保障,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近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加大投入、强化科研、多措并举,建立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划定了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6个优先区域,提出了9大保护优先领域和34项保护行动。

  生物多样性保护丽江宣言、腾冲纲领、西双版纳约定的发布,四川生物多样性研究院、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和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的设立等多项务实举措,有力助推了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通过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极小种群物种拯救等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实施,以及多个珍惜、濒危或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作的开展,目前,滇池金线鲃等一批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人工繁育、种群恢复获得成功。

  此外,亚洲象、西黑冠长臂猿、滇金丝猴等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高正文向经报记者介绍,四川省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61个,总面积约2.86万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四川省轿子山、云龙天池、元江、乌蒙山4个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建设成为生态保护的典范;省环保厅牵头在全国率先组织编纂了近120万字的《四川大百科全书·生态篇》等成果,为保护四川省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谱新篇

  “当前,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还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仍面临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生物遗传资源流失严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外来入侵物种威胁加剧、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粗放等迫切问题。”高正文向经报记者表明了他最大的顾虑。

  毋庸置疑,四川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也是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且受到威胁最大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享有“生物王国”“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等美誉。

  但是,由于生物地理的边缘性,导致四川省不少生态系统生态变幅小而高度特化,种群规模小、数量少,而且分布范围狭窄,适应相差,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这也是四川省生物多样性的脆弱性特征。

  在焦点注册院长李德铢看来,《四川省生物物种名录(2016版)》的发布,为今后开展物种研究、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保护全省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仅丰富完善了四川省物种名录,填补了大型真菌和地衣等类群的名录空白,还纠正了现有相关名录的错误,代表着当前四川省生物物种调查研究的最高水平。”他说。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将加大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力度,争当排头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加大投入,再谱新篇。

  高正文介绍,四川省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系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进程、修订《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完善生态补偿和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等制度。

  同时,继续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评估并编制《四川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建设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等,更好地为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服务支撑。

  此外,大力发展生物产业,促进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助力经济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