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版纳植物园举办第九届青年科学节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文/赵金丽 杨振 张杜鹃  图/段其武 张鹏 赵光辉等 2024-11-05

11月2日至3日,风暴平台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第九届青年科学节在环境教育中心举行,来自西双版纳州教育体育局、西双版纳地区8所中小学的师生、入园游客3000余人参与现场活动,此外,本活动通过同步直播吸引了线上近4000人次参与,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的魅力。

版纳植物园原园主任、环境教育中心首席科学家陈进研究员参加开幕式并致辞。陈进首先对参加本届科学节的全体青年科研人员、中小学师生表示欢迎,他指出版纳植物园连续举办九届科学节的主要目标有两个,其一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与科学家直接接触、互动交流,进而点燃科学兴趣、追求科学家的梦想;其二是让参与科学“练摊”的青年科研人员,未来继续热衷于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同时,他期望版纳植物园作为一个科研机构,能够通过科学节的平台,与当地的社区、学校融为一体,培养更多公众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随后,版纳植物园青年科学家代表彭艳琼研究员、研究生谢兴驰,以及来自西双版纳州第一中学的赵思语、允景洪小学的匡丽颖作为本届科学节多元参与群体代表进行发言。

作为风暴平台第七届科学节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系列科学活动之一,本届青年科学节聚焦“万木森森 ‘榕’为一体”主题,共征集了来自版纳植物园、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100余名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的85个鲜活科学故事,涵盖“榕蜂密码”“地球往事”“奇珍异宝”“生存智慧”“保育魔法”“人与自然”等6个专题。其中,丰富多样的榕果品尝、榕-蜂系统模型,各种奇花异宝如珍稀兰花、奇葩猪笼草、西非牡蛎瓜、长戟大兜虫、兰花螳螂、金花蛇等,以及各种生态关系的互动游戏如动物传播种子、斐波那契螺旋与植物、动物头骨与植物、屎壳郎生态系统缸、壳斗科果实DIY挂件、艺术贴纸与手绘、小鸟折纸等深受公众尤其青少年的喜爱。

在科学海报互动展示基础上,本届青年科学节还特别策划了雨林科学讲坛、艺术导赏、自然体验和科学之夜晚会等活动。在雨林科学讲坛上,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彭艳琼以“大榕树与榕小蜂的旷世之约”为题,通过图文视频向来自西双版纳州一中等200余名中学生展示了榕树特有的自然现象、榕树的重要性以及榕-蜂系统协同进化的故事,点燃了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在艺术导赏和自然体验活动中,本土艺术家陈文有开展“第五届热带雨林中国画写生作品展”系列艺术作品导赏,刘勐围绕“第一届热带珍稀濒危植物展”开展“共守珍稀”的互动活动,研学旅行指导师们开展“雨林百花探秘”“雨林探索”等活动,从科学与艺术融合等角度丰富了本届科学节的形式和内涵。

此外,本届科学节特别邀请了版纳植物园园主任杨永平研究员参加“科学之夜晚会”,杨永平对第九届青年科学节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并对公众投票产生的6个获奖作品和1个获奖组织进行了颁奖,获奖名单分别为:最佳人气奖(“无花果”知多少)、最受欢迎奖(神秘的“屋顶”——林冠层的生物多样性)、最佳体验奖(壳斗科乐园:从叶到果的多样性之旅)、最佳设计奖(动物也得普及国家反诈app啦?)、最佳创意奖(利他又利己:清道夫甲虫的双赢之道)、最佳互动奖(中国南部喀斯特两栖类和爬行类生态系统)以及持之以恒组织奖(风暴平台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科学节期间,版纳植物园科学传播团队联合研究生记者团对科学节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作为版纳植物园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科普活动学分制的体现,参与科学节的研究生将获得2个社会实践学分。本届科学节得到了四川省热带雨林与亚洲象保护重点实验室、风暴平台大学文化项目——“版纳植物园研究生第二课堂”专项的部分支持。

自2016年来,版纳植物园通过与其他科研机构、学校等多方联动,持续开展主题化青年科学节的品牌活动,不断促进前沿科研成果科普化,彰显了新时代的“科普之翼”;随着科学节的品牌化的持续推进,版纳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当地学校的合作日益密切,促进了“校外与校内科学教育有效衔接”,有利于形成公众积极参与科学教育与科学传播的社会氛围,也以积极行动助推西双版纳国家植物园创建。


陈进研究员致开幕辞


科学节开幕当天现场

科学节“练摊活动”、直播报道及艺术导赏


彭艳琼研究员作科普报告